手路菜

輕鬆在家夏季解膩首選:3步驟打造義式焗烤肉末起司釀西葫蘆秘訣

田野開胃:夏日西葫蘆
那年盛夏初訪西西里(Sicily),行經一處被檸檬樹與橄欖林環繞的山村,一股清新蔬香與濃郁起司香氣從Trattoria的廚房飄出。木門半掩,廚師將飽滿翠綠的西葫蘆(Zucchini)縱切、挖空,填入豐富的肉末(ground meat)與番茄醬汁,最後撒上黃金色帕瑪森起司(Parmigiano-Reggiano),送入炙熱烤爐。伴著夏日微風與舊石牆間的蟲鳴,我靜坐窗邊,等待金黃焗烤出的那一刻。當香氣突破木門縫隙,我知道,這道結合土地陽光與人情的料理,正要在味蕾地圖上留下深刻痕跡。

風土滋味:蔬香與技藝
西葫蘆原生於中南美洲,經16世紀歐洲傳入後便大規模栽培,成為地中海區重要夏季蔬菜。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, FAO)2022年報告,全球西葫蘆產量達2700萬公噸,以義大利、西班牙與美國居冠;台灣農委會(Council of Agriculture, COA)2021年統計,西葫蘆年產量超過5萬公噸,主產區集中於新竹、彰化與屏東,當地農友多採立體蔬菜架與高網室栽培,有效減少病蟲害與水土流失。義式肉末起司釀西葫蘆,以中型無籽品種最佳,肉質結實不易崩散;先將中段縱剖,再用小勺挖除瓜心,僅留約1公分厚壁,方便支撐餡料。餡料常見組合為牛豬混合絞肉(minced beef and pork)、洋蔥、蒜末、義大利香料(oregano、basil)及帕瑪森起司,並以橄欖油略為拌炒,最後澆上番茄醬汁,再撒上莫札瑞拉起司(Mozzarella)進烤箱約180℃焗烤15分鐘,直到表面微焦金黃。

人在其中:記憶與傳承
作為文化人類學背景的飲食地誌寫作者,筆者曾在2019年秋季田野調查期間,於西西里阿格里真托(Agrigento)一場家族聚餐中品嘗到最傳統的做法:祖母以自家有機小農直送的西葫蘆,拌入早晨市場買回的肉末與現磨起司,整條靜置陰涼處半小時,讓香料與蔬香互相滲透。當地人相信,家族食桌是文化記憶的容器,焗烤西葫蘆不僅是填飽肚子的家常菜,更是族群流動與跨文化融合的見證。回到台灣後,我也嘗試與東部小農合作,將西葫蘆與本土九層塔(Thai basil)及梅乾番茄結合,打造屬於台灣的「東西合併」版本。未來氣候變化帶來的乾旱、病蟲害挑戰,或許將改寫食材季節性輪替;你又會如何,透過一只貌似平凡的西葫蘆,釀出屬於自己土地與記憶的滋味?

邀請連結: https://www.weileiditu.com